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1
不知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就是爱假想“自己有钱以后”的场景。这种情况常浮现在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脑海中,没能在现实中实现手头的宽裕,就只能期待在口头上获得慰藉。
我也不例外。我妈对于我在行动力这方面的印象,一直不太美好。这其中绝大部分原因应该归咎于我总是“说多于做”,令她有点失望。
说一件陈年旧事吧。大概在我小学四年级那年,有一场钢琴比赛,老师推荐我和几个同龄人一起去参加。
大家年纪相仿,勤练程度却是不一。那段时间,我妈天天督促我要多练琴,然而我总以“老师上课夸我弹得好”为由堵塞她的催促,自然而然争取到玩乐的时间。
我和我妈以及我的老师都觉得我一定能进决赛,而事实是,我第二轮就被刷了。
我妈当时说了一句“怎么会这样呢?”不知道是自言自语还是对我说的,反正我当时站在一旁缩着脖子不敢吭声。
这件事一直被当做反面教材教育着我,使我在长久的时间里都选择默然接受不敢反驳,毕竟自己理亏。
习惯了默认“预设的美好”却不在现实中使力的人,终究不太能赢得盆满钵满。
2
我在图书馆敲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想起了去年的一件事儿。
大概七月份,舅母带着结束高考的表弟到我家,说想让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跟他聊聊大学生活。我有点怔愣,却也只能暗压内心的尴尬,不动声色地应好。
我们俩在客厅对坐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始打破沉默说,“姐,你在大学都干了什么有意义的事啊?”
有意义的事?我很努力地在自己的脑海里扫描与这三个字相吻合的事迹,无奈却搜索无果 。
从实招来,最初的两年我是玩过来的,直到大三才开始收心考虑未来。有时候会懊悔自己觉醒得太晚,可我也很清楚,没办法从头再来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生活朝我虚晃一枪,我也只能勒令自己往前走,不准掉头就跑。
现在的我,已经学会让自己笃定地去面对某些值得的事情。这也许就是我在大学里收获的最大的意义。
3
明知道过程很不容易,但我知道会是很好的体验。没那么矜贵了,对一些直觉上觉得不那么顺滑的道路,也想试着努力去往里走,去明白其中的深浅。
这中间,有自己幡然的醒悟,也有被刺激的成分在。
我的朋友中,有从大二开始就加入创业团队而挣得第一桶金的人,有寸分必争而稳坐保研资格的人,有后来各种offer拿到手软任君挑选的人。
而我,是那个很不合时宜的人。此前,我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吃喝玩乐这四个字上面。手里刷着一家又一家广受好评的网红店,脑子里想着什么时候攒钱买下那件在橱窗前一瞥而过的心爱之物。随心所欲的日子不愿抽离,连做事的连续性都来得摇摇晃晃。
在旁人的刺激下,我也会暗暗在深夜抽丝剥茧地盘问自己,“你怎么这么不思上进?”
虽然三分钟的热情来得迅猛,烈火转头戛然而止,可几番下来,也是有所体悟的——多数人面临的生活情境大抵是一样的,处处是坎,能跨过去的人无非是多撑住了一秒。
那多一秒的坚持,足以切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4
想起很多朋友都感叹,多想做一回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米格。不顾鞋匠世家的世袭传统,不管家人的三申五令,不怕旁人的闲言碎语,义无反顾对音乐狂热不已。
自己的秘密角落里,全是和偶像有关的相片、影像,还有一个珍贵的吉他,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在里面练习唱歌。亡灵节参加才艺大赛的决定,更坚定了他隐匿在心里除了小狗别人一无所知的渴望。
我在电影院看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明白了某种情绪,也越来越能理解人心里的某种“尝试争取”。对我来说,我的大学生活分成泾渭分明的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不思不做的玩乐人生,后半部分是在火急火燎中亡羊补牢。
没能在占进先机的关键期“尝试争取”,只能在后悔之时加倍补偿。这种反馈,太正常了。就好比,人生过得太混,总是要偿还的。
小学时的那个我,陷于被老师夸赞的洋洋得意中,错失了原本众望所归的比赛;十八岁的那个我,整日对着橱窗里的东西,盘算着要再攒多少钱才能拥之入怀,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拉越远。
好在,及时醒悟。年轻的好处,就是一切都还来得及。现在的我,不会因为有些外在局限就轻易止步。我是这样告诉自己的,最坏的结果都试过了,那剩下的就坏不到哪里去了。
人生漫漫,你别早早就全面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