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每到夏季,病毒就开始繁衍滋长,是病毒传播最猖狂的时期。
有一种令家长们无比紧张和恐慌的疾病——疱疹性咽峡炎,进入了高发期,全国各地患儿人数增加。
很多家长的微信群里都出现了这样的警示信息。
一些幼托机构停课。媒体也高度关注,纷纷报道,提醒家长进行有效防范。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来势汹汹,但它并不可怕。很多人把它和它相对凶险的的“表兄弟”——手足口病混淆了,甚至认为它们是一回事。
其实它们不是一回事,但两个病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99.99%。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肠道病毒。
它们都是在口腔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但又有所区别。
01 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
位置、症状不同
疱疹性咽颊炎先发热再长疱疹,而且只有口腔和软腭会长疱疹,咽痛明显。
手足口病的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都会长有透明小水泡,关节部位还可见皮疹。
出疹后患儿会发热,多是中低烧,咽痛症状不明显。
严重程度不同
疱疹性咽颊炎虽然来势猛烈,但实质上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一般1~2周就能自愈。
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会有并发症,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还会危机生命。
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02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时就医,护理得当,一般4~6日可以痊愈,严重的可到2周。
因为由不同型病毒引起,很多孩子会重复多次发病。
03 如何判断疱疹性咽峡炎?
用言简意赅的四个特征概括,那就是:
1. 突然发烧:
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
2. 喉咙痛:
年龄较大的患儿会说喉咙痛,婴幼儿则表现为拒食。
在咽峡部可以看到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大多数孩子会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3. 不愿吃饭:
有的宝宝咽痛明显,喝不下水也吃不了东西,导致脱水严重(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精神萎靡,在清醒状态下 6 小时以上没有排尿)。
4. 流口水:
口腔疱疹及喉咙痛非常明显,宝宝常因疼得连口水都不愿吞咽,所以会有流口水的现象,甚至成天哭闹不止,异常烦躁。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4种症状,赶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检查。
那么,如何在早期做好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呢?
01 疱疹性咽峡炎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02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1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1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另外,得过疱疹性咽峡炎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还有可能再得!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主要包括:
A组柯萨奇病毒2、4、6、9、16、22型;
B组柯萨奇病毒1~5型;
埃可病毒3、6、9、16、17、25型;
肠道病毒70型。
这说明,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有多种类型,即使感染过一种病毒后人体获得免疫力,但不排除感染其它种类病毒的可能。
所以,已经得过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有可能再得的。
疱疹性咽峡炎为什么反复发作?
传染性强
疱疹性咽峡炎在整个发病过程中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即使孩子已经完全康复,再次接触不同类型的肠道病毒时就有可能再次引起感染,导致复发。
交叉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痊愈后也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因为孩子的抵抗力相对较差,在高发行季节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导致复发。
身体免疫力差
孩子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较差,如果再次接触含有肠道病毒的飞沫,有可能导致反复发作的现象。